这次 GMIC 大会请来了三位日本机器人专家,首个出场的就是石黑浩,他的专长是做看起来跟人几无二样的机器人,现场展示的美女机器人,隔远看的确比许多真姑娘都美,温婉的坐在那,还能在背后的真人遥控下,回答石黑浩的问题,头部的动作虽有些僵硬,但是已经很不像机器人了。据石黑浩介绍,她还有表情,能够凝视说话者,视频中也给出了展示。
这种逼真的机器人,正巧落在了恐怖谷的谷底,
恐怖谷理论(The uncanny valley)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。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、动作上都相当相似,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;直至到了一个特定程度,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之反感。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,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,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,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。可是,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,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,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。
这么一个姣好的女子,一颦一笑都很真实,开口说话却是熟悉的机器声,我是没法适应的。
但是它的创造者石黑浩不这么认为。按他的设想,这类拟人机器人能做的还有很多,比如像他这类需要全世界跑做演讲的人,完全可以做一个复制机器人,他在日本家中待着,远程遥控这个机器人在世界各地分享就行了;或者,可以让机器人来做舞台表演,跳舞话剧什么的。
我说:“我还是不太能想象生活中各种机器人的场景,这样真的好么?”
石黑浩说:“其实没啥,咱俩现在在说话,但是你真的介意我是真人还是机器人么?”
了想,的确是不介意的,只是普通朋友,谈谈天,逼真的远程傀儡机器人是没问题的。但换成比较亲密的人,比如老婆孩子,我还是没法接受。
说到老婆孩子,石黑浩也有一些研究,他做了一个只有模糊人形的机器人,替代不在长辈身边的子女,老人可以通过这些机器人同子女交流,据说效果很棒。石黑浩说,相比起对着光滑的屏幕,老人更喜欢抱着一个实体机器人来交流。在这种亲密交互中,人们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想象,来脑补出自己真正在意的人的模样。
石黑浩还有进一步的计划,他想做一个像小人一样的手机,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。他觉得现有的手机方方正正,但是人类更喜欢的其实是同“长得像人的手机”交互。对这一点,我表示接受不能。
我是个机器人外行,不过这两天接触下来,发现日本的机器人文化有这么个特点,就是他们对机器人外形的重视程度是高过其内核的。他们的机器人更像是抽取掉灵魂的人类肉体,跟人的外表基本一致,但是背后的思维是由主人控制的。对他们而言,机器人更像是自己的另一个肉身,而不是可以独立执行任务的单位。
再看以 Google 为代表的西方机器人,他们是典型的功能先于形式,只要你能稳定的把伤员从战场上给我抬回来,我管你长得像穿山甲还是水牛呢。比如同样是扫地,西方做出来的可能是个圆筒,在地上滚一滚就搞定了,日本可能就会做一个人形机器人,说不定还是拿着扫帚来扫的。
上面两段有些胡诌了。不过这次同石黑浩聊,倒是让我反思之前对“智能”的理解。传统的人工智能是要通过图灵测试的,但是石黑浩的机器人在人的操控下也能过,他是有智能的么?还有,我们说的智能到底是什么?草履虫和智能手机,谁更有智能?
星期六, 05/10/2014 - 09:35
#1
为什么机器人在美国是擎天柱,在日本就是阿童木?
你点了几百下?
在中国,就是 葫芦娃
代表的西方机器人